在琳瑯滿目的百貨超市,看到新鮮的肉品或蔬菜,正在苦惱怎麼烹調,拿取手機一掃,立刻跳出生產履歷、安全認證與建議食譜,不只買了食品更擁有安心。千奇百怪的商業體驗已經來臨,這些身歷其境的體驗行銷,再加上背後的消費者大數據分析,和即時支付的系統,構成了未來的零售業場景。

 

在產品的跨界組合裡,每一個使用者的場景被選擇、被重新定義。場景已經成為虛實交互融合的核心。「產品即場景」,這是《場景革命》一書中,將產品與場景的關係如此定義。科技的推進,AR/VR在商業應用上的迭代更新,讓零售業的遊戲規則將被改寫,不再只是單純的捆綁銷售與戰略協作,而是真正的體現在消費者的每一個體驗場景中;在線上線下萬物互聯的基礎上,能夠玩的東西也就多了起來。

 

「線下才是完善零售版圖的最後一哩路」,鼎新電腦_智能零售應用中心總經理蘇淑娟表示。線上線下的融合,對零售業來說,早已不是新聞而是現在進行式。

 

零售業為提升智慧化與倉儲物流的自動化,電子標籤的應用環境逐漸成熟,根據統計,目前零售業對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標籤與系統銷售貢獻高達39億美元,占整體比重35%;美國研究顯示,使用RFID標籤可讓庫存準確度從63%提升到95%,並能幫員工減少96%的點貨時間、減少18%尋找貨品時間、減少50%缺貨情況,導入RFID標籤的零售業公司,基本上都可提高2%~20%的銷售額。

 

此外,近年來應用建有MCU與WiFi模組的電子貨架標籤(Electronic Shelf Label,簡稱ESL),能讓零售賣場與便利店從後端平台即時更新貨架上產品的價格及資訊,具備節省人力與降低人為更新紙標籤的失誤優勢;據估計,ESL投資成本可在18~24個月內回收,ESL壽命大約可使用5~7年的時間,零售商已開始逐步導入ESL系統,成為智慧零售商店的標準配備

 

富邦證券指出,智慧零售從「產品供應鏈」到「倉儲物流系統」再到「消費者購物行為」的不同階段,皆大量導入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電商巨擘Amazon及阿里巴巴透過深厚的科技能力展現了未來智慧零售的可能場景,然而,對一般零售業者而言,面對這不同層面的智慧化科技,加上本身零售產業的經營know-how,如何整合應用便成為科技業者的另一項龐大商機

 

目前已有電信業者、工業電腦業者分別透過電信網路及POS系統,協助零售業者發展不同的智慧系統整合方案,透過網路攝影機及影像分析軟體,藉由大數據進行AI智慧分析及決策。富邦證券研判,由於零售業競爭激烈,對於有效提升業績的智慧零售系統整合方案有剛性需求,可以預期未來擁有智慧零售系統的智慧商店,會如同當年的便利超商取代傳統雜貨店一般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帶動各項智慧零售系統的市場需求。

 

自2016年Amazon展示Amazon Go開始,智慧零售與無人店就成為電商與實體零售爭相布局的領域,智慧零售不僅大幅節省人力成本,也激起年輕世代80後與90後等對智慧零售的喜愛,看好智慧零售的崛起帶給相關供應鏈新的商機,富邦證券點名,台灣的「工業電腦產業、電信業、網路攝影監控設備及影像分析廠商、面板電子紙業者」都可望在這一波科技新浪潮中受惠。

 

 

arrow
arrow

    hoowoo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