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中小企業占極大比例,與國外的企業型態與市場規模差異甚遠,過去強調產業鏈虛擬整合,主要採低成本作業,以衛星廠商、小而精的企業策略蓄積生產量能,因此若欲達成產業轉型,應先導入RPA,藉由模仿人類與電腦互動行為,減少重複性高、勞力密集與低效率的行政工作,同時降低人為疏失或錯誤,將人才與時間聚焦產業創新,使企業轉型更加高效和靈活。

 

目的是用RPA工具開發出的軟件機器人來取代工作流程中的人工操作。一般適用於使用頻率高,流程相對比較固定,操作過程符合一定規則的工作流程。

 

RPA的典型應用場景,是關聯起一個流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不同系統或軟件,在這些系統或軟件之間傳遞數據。通常這些操作是由公司中不同崗位的人員來操作的。RPA工具開發過程一般是全圖形化的,拖拉拽加上一些配置過程,就能完成開發,基本無coding 過程。開發完畢後是以流程圖的形式展現出來,跟實際人工操作流程裏的步驟相對應,比較直觀。

 

RPA在非正式的IT(無需IT監督而部署的工具)以及傳統IT之間佔據了一個中間地帶。在該報告中將IT界定為「輕量級IT」,意即能在無需IT人員介入所展開的計劃,但在擴展至整個組織時則可能需要IT支援。儘管這是由企業所主導的,但它明顯是一項IT應該評估的選擇。

 

除了對於就業的影響,毫無疑問地,企業還可以在RPA中看到其他價值。該報告中指出,根據一些調查顯示企業的後台交易自動化程度已超過35%,帶來降低成本、更高的生產效率與準確性以及提高客戶滿意度等好處。

 

arrow
arrow

    hoowoo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